编者注
民政部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最广泛。 从婚姻登记到儿童福利,从社会救助到社区治理,从养老救助到殡葬服务,一切都关系到民生、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做好民政工作,就是改善民生福祉,就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出贡献。
今年以来,临沂民政系统认真贯彻“服务人民、爱民”的行政民政工作理念,肩负民生责任,着力改革创新,努力打造民政高质量发展新形势。 为更好总结和推广全国民政系统“服务人民、爱民”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创新,我们推出了《民政为民、爱民为民》系列报告。 ”。
殡葬改革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实事。 是移风易俗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的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为民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沂水县民政局的大力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沂水县民政局创新实施了以“惠民殡葬”为核心、“丧葬方面的普遍福利、对葬礼和死者的慷慨关怀。” 以“安全”为内容的殡葬改革,有效提升了绿色殡葬、变俗化水平,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殡葬改革有效路径。 这被主流媒体称为“中国草根殡葬改革的样本”。 。
“沂水样本”数据与民生息息相关:截至目前,沂水县共有19287户死者家属享受了“免费殡葬”政策,家庭平均减轻负担约3万元,直接、间接为人民群众节约5 节约资金1亿多元,节约土地600多亩,节约土地率90%以上,节约木材2万多立方米,实现全链条节约惠民殡葬覆盖城乡居民。 近两年,沂水县人民群众对彝海关的满意度始终位居全省前列。
追悼会在沂水县道托镇侯官庄村举行。
全国率先实现“惠民殡葬”全覆盖
对于沂水县人民来说,2017年5月10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同日,沂水县正式实施“殡葬惠民”政策。 对于在沂水去世的具有沂水户籍的居民,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以及丧葬过程中涉及的公益性墓地坟墓使用费全部免除,死者安葬于公益性墓地,相关费用由县财政承担。
这意味着,沂水县在全国率先将殡葬服务作为公益性产品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围。 据统计,这项政策实施以来,群众家庭平均负担减轻3万元,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了因丧致贫、因丧致贫、因丧致贫的问题。 出现返贫问题。
此后两年,沂水县不断深化细化“惠民殡葬”政策,实施殡葬服务全链条改革——包括殡葬服务车辆统一管理、普通火化炉全部升级为高端标准环保火葬场。 骨灰盒由政府部门统一采购,县殡仪馆由自负盈亏单位转变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营业费用和职工工资由县财政承担。
这些制度的出台,确保了殡葬改革的普遍性、普惠性、彻底性、可持续性,真正让群众不花一分钱就办理“遗务”,享受同样的殡葬服务。
目前,沂水县已在全国率先实现“惠民丧葬”政策全覆盖,直接和间接为群众节省丧葬费用5亿多元,惠及死者家属19287户。
全国率先实现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安葬全覆盖
苍松翠绿,菊花点缀,南北向的一排排整齐的坟墓,庄严肃穆,这就是沂水县沂城街道新建的陵园——巴山陵园。
巴山公墓规划建设面积500余亩,设有传统墓葬区和花葬、树葬、花坛葬等生态墓葬区。 每亩墓地可容纳400名死者。 沂水县已建成此类公益墓地110处。
公益性公墓建设的背后,是沂水县对殡葬改革的统筹把控。
公益性公墓建设是殡葬改革的基础工作。 只要又快又好地建设公益性墓地,就能有效解决农村商业墓地价格昂贵、分散埋葬严重等问题。
为此,沂水县于2017年5月10日至7月1日启动了为期50天的公墓建设攻坚战。当时,沂水县成立了多部门组成的规划选址审查小组,对公墓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全县福利墓地,以乡镇为建设主体,县乡财政得到充分保障,全力打造“小墓型”、“高密度、景观化”公益墓地。
如今,沂水县已建成墓葬10万座,可满足全县人民10年的殡葬需求,让每一位死者都有“安息之地”,实现“安息”。
据此,沂水县多措并举,引导群众到墓地安葬。 一方面,沂水县号召全县党员、干部、企业家带头响应殡葬改革政策,向群众展示,引领群众变革。 另一方面,落实源头控制,沂水县不再审核商业性墓地,严禁乡镇出租、出售墓地土地,严禁在基本农田上修建坟墓,严禁生产、销售大宗墓地。棺材。
两年来,全县新去世人员全部入葬墓地,入墓率100%。 彻底消除了分散殡葬,从根本上实现了绿色殡葬。
为保证殡葬改革工作可持续发展,沂水县成立了以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殡葬改革领导小组。 各县、乡镇设立专门殡葬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推进全县殡葬改革工作和公益性墓园工作。 监管方面,每个墓地都配备了专门的管理员,形成了完整的管理组织体系。 同时,开发了适合沂水特点的墓地信息管理系统,每个死者的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实现常态化、信息化、规范化、长效管理,保证了长治久安。殡葬改革工作。 永远努力工作。
全国率先实现“追悼会”殡葬服务全覆盖
不奏乐,不穿麻布丧服,不磕头行路祭; 但更多的是生平介绍、悼词、默哀、鞠躬、瞻仰遗体等。 近日,一场简单而隆重的追悼会在沂水县徐家湖镇北社村举行,让风俗之风传遍乡村。
普通村民死后也会举行追悼会。 这是沂水县殡葬改革的新起点和创新。
去年4月,沂水县选择徐家湖镇、沙沟镇、杨庄镇三个镇开展试点,进一步简化殡葬手续,推广“奏哀乐、念诵书”的“追悼”殡葬新模式。逝者一生,鞠躬告别”。
追悼会模式全县统一,具体流程全县统一培训、标准化。 整个丧葬仪式由乡工作书记或乡干部主持。 村党支部书记或“两委”干部致悼词,宣读死者生平。 音响设备、白花、黑纱都是全镇采购,分发到各村红白委会。 ,免费为死者家属提供。
政府举办的集体葬礼,不仅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对死者亲属的慰问,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拉近了党群关系,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接受和认可。
2018年7月起,“追悼会”新殡葬模式全面取代旧殡葬模式,并在沂水县全境推广。 全县系统实现了殡葬模式的统一。 截至目前,沂水县已为8000余名死者举行“追悼会”,追悼率达85%以上。 彻底杜绝了农村丧葬奢靡、盲目攀比的倾向,铲除了不良丧葬习俗。
如今,沂水殡葬改革模式已在全市复制推广,并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00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全国21个省份240多个地区先后到沂水县考察学习。
今后,沂水县将不断巩固、深化、完善改革,真正把沂水殡葬改革打造成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铁样”,为全国殡葬改革探索提供沂水借鉴。 ,让沂水殡葬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燎原之势,真正在全国形成了文明、绿色殡葬的良好风尚。
林宝传媒记者 唐莉莉 通讯员 贾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