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的写法应该是这样的:
最左边写下时间:××年××月××日
中间写:男的写贤考,女的写贤考,女的写贤考,死者的称谓,然后怎么称呼他,写实际的称谓,后面写最后一个名字(死者),最后是要使用的精神场所。
最右边写:今天(什么日子,比如过年节、中元节、或者活祭,活祭是死者的生日等)记明阳金印,最后一个人的名字是写的通常是××孝子或者孝女。
注: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书写方法也略有不同。
扩展信息:
解放后,为了节约土地,防止疾病传播,国家规定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其他民族一律实行火葬。 人死后,会被带到殡仪馆存放,尸体赤身裸体地冷冻起来。 为了延长保存时间,殡葬师会在死者脚底打一个洞,让死者的血全部流走。
遗体运送到殡仪馆后,通常会在三天内举行葬礼。 葬礼分为告别仪式和追悼会两部分。 告别仪式期间设立“灵堂”。 灵堂四周摆放着花圈,花圈上挂着亲友的挽联。 告别仪式开始,奏响哀乐,哀悼者默哀三分钟,然后向死者三鞠躬,最后绕着尸体走一圈,祭奠死者的面容。 大儿子手里拿着死者的照片,带领送葬者到小礼堂参加追悼会。 追悼会主要是表彰死者一生的功绩。 由于过于正式,又费钱又费人,所以现在基本已经取消了。 遗照一般不使用色彩,而是用“炭烧瓷照片”来表示永垂不朽。
葬礼结束后,一辆“灵车”——现在被称为“专车”——将尸体运往火葬场——俗称“大烟囱”。 尸体被火焚烧后化为灰烬。 亲属可以根据情况将骨灰放入瓮中保存,也可以将骨灰撒入大海、植树等。
参考:丧葬习俗-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