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方网站

官方热线: 021-31423825

24小时热线:13671682876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021-31423825, 13671682876(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关于楼兰的知识

发布时间:2024-05-20 18 浏览: 28

楼兰是西域古国名。 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小国,首都楼兰市(遗址位于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海岸)。 西南通且末、精绝、库米、和阗,北至车师,西北至焉耆,东至白龙堆,直达敦煌,是丝绸之路的枢纽。 中国人属于印欧人种。 汉武帝初入西域时,所有使节都经过楼兰。 楼兰多次充当匈奴的耳目,攻掠西汉使者。 元丰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朝出兵攻打楼兰,俘虏了楼兰王。 楼兰投降汉,又遭匈奴攻打,于是派臣仆去两边拜拜。 后来,匈奴的仆人安贵被立为楼兰王,亲了匈奴人。 王氏兄弟韦突骑投降汉朝,并向汉朝报告了情况。 赵元丰四年(前77年),汉朝派傅介子前往楼兰刺杀安贵。 他立韦突骑为王,改国号为鄯善,迁都牟尼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后来,汉朝政府经常派官员到楼兰城故地耕种。 从玉门关到楼兰,沿途设立了烽火台、亭台楼阁。 魏晋、钱梁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都史的行政所在地。

楼兰王国大约在1600年前消失,仅留下古城遗址。 楼兰古城位于东经89°22′22″,北纬40°29′55″。 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部,罗布泊西北角,孔雀河以南7公里处。

楼兰王国的古代历史至今尚不清楚。 楼兰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史记》。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楼兰人于公元前3世纪左右建国。 当时楼兰由月氏统治。 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击败月氏,楼兰隶属匈奴管辖。

遗址现状

楼兰古城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呈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 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之中。

楼兰古城遗址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公里。

楼兰古城的发现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 1900年3月上旬,赫定探险队沿着孔雀河干涸的左河床到达罗布荒地。 穿越沙漠时,他们发现昨晚不小心把铲子丢在了营地。 赫定只好叫助手回去寻找。 助理很快收回了铲子,还捡起了几块木雕碎片。 赫定看到碎片后非常兴奋,决定挖掘遗址。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发掘,发现了一座宝塔、三座殿堂等大量文物,以及具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和建筑构件、五铢硬币、一封卡怀信等。 随后他们在遗址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直延伸到罗布泊西岸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 这就是楼兰古城。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几乎全部被流沙掩埋。 城墙是用粘土和红柳条交替建造的。 有一条古运河从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城。 运河东北部有一座八角形圆顶土坯塔。 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大的木构建筑遗址。 出土有汉文、麒麟文文书、简、五铢钱、丝毛织物、日用器皿等。 运河西南部中部,有三座木结构的大型土坯房。 房屋内及周围出土了大量汉文文献、木简以及早期粟特、麒麟文献,估计是衙门遗存。 西边的一组庭院可能是官邸,南边散布着矮小的住宅建筑。 城内出土的各种文献、简牍,统称为罗布泊文献。

在20世纪初的考察过程中,大量楼兰文物被外国考察团带走。

楼兰文化

楼兰文化堪称世界上最具人文景观的景观。 考古学家证实,塔里木河流域有人类活动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 如果我们把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废弃的古城用一条红线连接起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包括楼兰王国在内的所有古城都在公元415年突然消失了,所有的废墟都在哈迪斯沙漠,距今天人类居住地50-200公里。 时至今日,尽管众多学者付出巨大努力,楼兰古城的兴衰和消失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谜团,楼兰遗址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轮台古城、且末遗址、古墓葬、古灯塔、木乃伊、古岩画等都是世界级的旅游景点。 在人类历史上,楼兰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 它昔日的辉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人们对楼兰文化表现出的兴趣和热情,充分证明楼兰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人类。 楼兰是我们的祖先给巴州留下的不可估量的历史遗产,也是巴州人的骄傲。 也意味着对楼兰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 以多种方式展示楼兰和西方古代文化,巴州人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21世纪即将到来,时代给巴州人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这是要以经济快速发展为契机,以经济实力全面增长为前提,有计划地开发楼兰和古城的文化遗产。 使之服务于现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事实上,这就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楼兰文化新的生命。

历史上的楼兰王国

据《史记·大宛》和《汉书·西域列传》记载,楼兰早在公元2世纪前就是西域著名的“城廓国”。 东通敦煌,西北通焉耆、尉犁,西南通若羌、且末。 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路线以楼兰为界。

古墓村庄_古墓沟遗址_古墓沟墓地

我国魏晋、钱梁时期,为西域都史的行政衙署。 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部。 这座城市之所以得名,是因为从该遗址出土的中文文献中使用了“楼兰”和“洛鲁”的拼音“库洛莱纳”。 20世纪初,英国斯坦因等人多次来此抢劫、挖掘。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毗邻敦煌,公元前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 古代对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玄奘的记载为依据。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有王,治泥城,至阳关一千六百里,至长安六千一百里。有1570户,人口44100人,法宪说:“土地崎岖,土地贫瘠。 俗人的服饰与汉代相同,但地毯的颜色有所不同。 全国有佛教僧侣四千多人。”玄奘游历到了那里。最后,他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描述:“从此,我向东北行了千余里,到了那伏波的故乡,那是佛国之地。楼兰。”

汉朝时期,楼兰国时而成为匈奴的耳目,时而臣服于汉人。 它实行双面政策,夹在汉、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自己的政治生命。 由于楼兰地处汉朝与西域各国交往的战略要地,汉朝无法越过这一地区进攻匈奴。 匈奴不借助楼兰的力量就无法威胁汉朝。 汉朝和匈奴都极力对楼兰实行软政策。

汉武帝派博王侯张骞出使大月氏,但未能建立攻防联盟。 此后,他派遣大军进攻遥远的大宛国,并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各国。 当这些使者经过楼兰时,楼兰不堪重负,甚至杀死了使者。 汉武帝终于出兵攻打楼兰。 于是,楼兰太子被送到汉朝作为人质,作为投降的证据。 楼兰还派遣王子出使匈奴,表示自己在匈奴和汉族之间严格的中立态度。 后来,汉族远征军攻打匈奴的一个诸侯国时,楼兰王联系匈奴,并在境内埋伏了匈奴军队,这激怒了汉朝廷。 汉武帝再次出兵攻打楼兰,逼近都城建尼城。 楼兰王大惊,立即打开城门道歉。 武帝让他监视匈奴的动向。 公元前92年,楼兰王去世,在汉朝被当作人质的太子回来继位。 太子十分伤心,不愿轻易归来,于是由弟弟继承了王位。 没过多久新国王就去世了,匈奴人趁此机会与在自己国家当过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一起继承了王位。 汉武帝闻讯大为震惊,赶紧派出使者劝说新王来到汉朝,希望夺取皇位。 作为人质,失败了。 此后的两三年间,汉族与匈奴之间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事件,看上去十分稳定。 楼兰的边界靠近玉门关。 汉朝使节出使西域各国时常经此门。 他们要穿过楼兰白龙堆的沙漠。 沙漠里经常有风,流沙被卷到空中,形状像一条龙,导致旅行者迷路。 汉朝继续命令楼兰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 由于汉使多次辱骂向导,楼兰不肯听从他们的命令,两人关系恶化。 汉武帝最终派刺客刺杀新君。 为了迎娶在汉宫做人质的王子,一位美丽的妃子被送回楼兰继承王位。 但国王害怕遭到暗杀。 汉武帝以护王为名,派兵驻守楼兰,从而取得了征服匈奴等西域国家的主动权。 以上就是汉武帝时期汉朝与楼兰的关系。 此后,汉朝实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

楼兰失踪之谜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 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上无飞禽,下无走兽,目之所及,唯有白骨为标”。 楼兰这座丝绸之路重镇在经历了近500年的辉煌之后,逐渐人烟稀少,悄然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公元4世纪以后,楼兰王国突然消失了。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塔里木河中游诸宾河改道,楼兰严重缺水。 敦煌索勒率领一千人马前往楼兰,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千人。 他们日夜渡河,引水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的缺水问题。 但此后,尽管楼兰人竭尽全力疏通河流,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缺水而被废弃。

据说,楼兰之死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 楼兰人盲目肆意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异常、瘟疫流行、含水量减少、盐分日积月累,最终导致王国崩溃。 必然会灭亡。

不管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对楼兰人的最后一击就是瘟疫。 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 相传称为“热巢病”。 一种疾病影响一个村庄,一个家庭死亡。 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像之前的迁徙一样,他们都是被迫的。 楼兰王国灭亡,人们盲目沿塔里木河而上。 哪里有树、有水,他们就去哪里。 哪里能生存,他们就去哪里。 那些能够生存的人就是他们能够生存的人。 楼兰人想哭却无泪。 当他们出发上路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强烈沙尘暴。 那是一座巨大的阵法,埋藏在天空之中。 天昏地暗,沙石飞扬,声音如鬼。 一座城市突然消失在浑浊和模糊中……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就从历史中悄无声息地永远消失了。 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世世代代都梦想着复活楼兰,但梦想也只能是梦想。 而且,在梦的最后,连做梦的人也等不及,消失了。 楼兰依然是风沙领地,死亡国度。

楼兰:汉代时俗称西域鄯善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3800年,大家想想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多大的时间跨度? 公元3800年的中原,仍然是夏朝统治时期。 文中的楼兰姑娘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无论当时的生活条件如何,楼兰姑娘的美丽都留给了3800年后跨越时空的我们。 没去过古墓沟的人一定要找到它。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其实是一片发育中的雅丹地貌,类似的沟壑连绵不断,看似相连,实则分离。 几经周折,我们才在这组沟渠中找到了古墓沟。 古墓沟距孔雀河仅数里。 墓地选在平台上,同样存在防洪风险。 看来当时的人们对于风水是非常重视的。 当我第一次看到墓地时,我感到震惊。 偌大的墓地之上,似乎有无数光芒四射的“太阳”落下,每一个“太阳”都是一座坟墓。 这一幕让我怀疑后羿射下的九个太阳是否落在了它的身上。 这里? 每个墓地都有一个“核心”。 这个“核心”是由一圈紧密的杨木桩组成的。 我数了一下,每个墓地都有7层杨木圈。 “7这个数字”在当时一定是有某种意义的。 也许它和七层宝塔有同样的意义? 墓地外还有多座小坟墓,墓葬浅葬。 正是这些小小的墓地,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当第一具女性木乃伊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拍照留念。 当我看到斯文·赫定时,我正在思考这个问题。 女尸拍的照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古墓村庄_古墓沟墓地_古墓沟遗址

我没想到我会亲眼目睹楼兰女尸的真实形象,给我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 楼兰小姐确实很漂亮。 他们的脸很小,下巴又尖又圆,眼睛很大。 似乎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双明亮的眼睛里清澈而愉悦的目光。 长长的睫毛清晰可见。 高鼻梁有效提升了整个脸部的美感。 浓密的黄褐色自然卷发优雅地披散在肩上,头顶卷成一顶尖毡帽。 深棕色毡帽的边缘饰有耀眼的红色天鹅绒线。 颜色协调、美观。 帽顶左右两侧还各有几根彩色羽毛。 脖子上长着一圈蓬松的毛毛,既温暖又美丽。 他赤裸的身体被羊毛毯紧紧包裹着。 裸露的脚上穿着一双已经修补过好几次的短腰皮靴。 整体形象是一个迷人而美丽的女孩。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丙华研究员后来告诉我,他们以古木沟墓地出土的木材、呢绒、羊皮等为材料,请了国内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共进行10组碳14测定,除两组差异较大外,其余均在3800年左右。基本上可以认为古木沟墓的埋藏年代在距今3800年左右。 有一个关于两组截然不同的测量结果的故事。 当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将楼兰女尸送到上海展出。 焦急的新闻记者赶到机场迎接。 负责护送考古所的同志无意间泄露了女尸年龄的错误判定。 第二天,上海《解放日报》率先发表了楼兰女尸已有6000年的报道。

这具6000年前的尸体远远超过了埃及法老5000年前的木乃伊记录,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幸运的是,大量测试结果出来后,这个错误被纠正了。 楼兰女尸虽然只有3800年的历史,但却是自然状态下保存的,保存得非常完好,这足以创下世界纪录。 在出土的女性尸体上,我们在她金色的长发中发现了枯萎的臭虫和死虱子。 虱子和臭虫是“嗜热”寄生昆虫,但当人体死亡和冷却时它们不会离开。 还是他们也对美丽的楼兰姑娘有着深深的爱恋? 这可能是值得昆虫学家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 美丽的楼兰姑娘的生活其实很艰难。 从她那粗制滥造的毛皮勉强能包裹住自己的身体,以及她所穿的布满接缝和补丁的皮鞋就可以看出。 可见当时的物质资源十分贫乏。 从出土的木乃伊或人骨标本来看,当时的人们死时都非常年轻。 艰苦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过早地耗尽了精力,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楼兰姑娘从哪里来? 看到古墓沟里的女尸后,从她们高高的鼻梁、茶色的卷发、尖尖的毡帽,我突然觉得她们和今天的塔吉克人很像。 考古学家告诉我,我的感觉是正确的,他们确实与塔吉克民族有某种渊源。 在古代罗布人的墓葬中,包裹尸体的毯子上,相当于脖子的下部,放置了一个小袋子,袋子里还存放着一些细小的亚麻树枝。 据瑞典学者伯格曼研究,这种丧葬习俗与印度巴什人的丧葬习俗相似。

巴什人在宗教仪式上用一种植物生产所谓的“豪玛”或“索玛”,以便灵魂能够安全升天。 古代罗布人使用的折断的亚麻树枝可能也有这个用途。 巴什人是古依兰人的一个分支,新疆的塔吉克人也是古依兰人的一个分支。 这种习俗的一致性也可能反映了他们的种族起源。 当然,邻近地区也有可能因文化观念的交流而在某些风俗习惯上表现出一致性。 新疆考古工作者还对楼兰郊区墓葬中出土的六块头骨进行了民族学测定。 其中五个属于欧洲人种,一个属于蒙古人种。 五个欧洲头骨中的四个形状比较一致,接近地中海东支的印度-阿富汗型,另一个介于地中海型和帕米尔-费尔干型之间,但仍然具有许多特征。 可能是地中海种族的变种。 头骨属于蒙古人种,稍微接近南西伯利亚类型。 由此或许可以推测,古代罗布人的种族构成以欧洲人种的东地中海支系为主。 这一特征与帕米尔塞克型居民相似,表明他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民族体系关系。 个别蒙古头骨的存在也表明,古罗布人的人类学成分并不纯粹是欧洲人。 罗布凹陷与塔里木盆地在地质时期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在切断与地中海的自然联系后,在历史时期却表现出惊人的人类学相似性。 这一事实说明环境和社会是具有遗传性的。

有专家指出,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再经库鲁克河流入罗布泊。 罗布泊是古代楼兰的生命之源。 罗布泊的迁徙耗尽了楼兰的水资源,造成植物死亡,气候恶劣。 继续留在这里的楼兰人只能坐以待毙,只得弃城而去。 楼兰古城也留存于历史之中。 消失了。

许多学者也认为,古代楼兰的衰落与社会人文因素密切相关。 中国古籍记载,楼兰古国最后存在于东晋十六国时期。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政治时期。 北方的许多民族都是独立的。 他们是附庸,互相争斗。 楼兰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频繁的战争和掠夺性掠夺,对楼兰的植被、交通和贸易状况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沙漠边缘的古国如果没有这两个基本要素就无法生存。 结果,就变成了今天一片黄沙漫天、浩瀚浩瀚的景象。

但楼兰被废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专家学者们仍在探索……

失踪的真正原因

罗布泊曾经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面积1.2万平方公里。 上世纪初,其面积仍达500平方公里。 当时,楼兰人在罗布泊旁边修建了面积十万多平方米的楼兰古城。 然而,到了1972年,却最终枯竭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曾经水源丰富、鱼群丰富的罗布泊变成了茫茫沙漠? 是什么原因导致丝绸之路枢纽楼兰古城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 这一直是一个科学谜团。

近日,中国科学院罗布泊环境钻探科学考察队对罗布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环境科学考察。 考察队认为:根据初步推断,7万至8万年前,随着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罗布泊由南向北迁移,干旱逐渐加剧,最终导致整个湖泊干涸。 这样的解释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周昆树教授认为,罗布泊干涸的原因非常复杂。 这既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也是一个地区性问题。 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因素。

1、全球气候干旱是大背景

大约一万年前,地球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末次冰期的干燥寒冷的环境到后冰期的潮湿环境。 以此为契机,人类文化也从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一万年过去了,地质环境经历了三个重大阶段性变化。 距今约1万年至8000年为变暖期,距今约8000年至3000年为高温期(适宜气候期),距今约3000年为高温期(适宜气候期)。 今年是冷却期。 这三大环境格局变化已被地质学、生物、化学、物理等古环境研究所证实,但由于方法、地点或研究对象的不同,三个阶段的时间略有差异。 这种环境气候的变化规划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和方式。

以楼兰为例。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踏足这里。 青铜时代这里人口繁盛。 这是在高温时期。 罗布泊湖广阔,环境适宜。 但进入降温带后,水土环境恶化,河水减少,湖泊缩小,沙漠扩大。 2000年前后干旱加剧,表现为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冰进、黄土堆积、湖泊沼泽消失、海退等现象。

楼兰古城灭亡于公元前约至公元四世纪(中原汉代至北魏时期),是干旱加剧的时期。 事实上,在这次干旱过程中,不仅楼兰古城灭亡,而且由于沙漠的扩大,先后发生了尼雅、喀拉敦、米兰城、尼阳城、可汗城、统万城等的灭亡。 。

古墓村庄_古墓沟遗址_古墓沟墓地

楼兰古城的灭亡是在中国北方乃至世界气候干旱的背景下发生的。 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但由于楼兰地处干旱的内陆,这里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更为显着。

2、青藏高原隆起是区域因素

除了全球气候变化之外,青藏高原的隆升是最重要的区域原因。 7万至8万年前,青藏高原迅速上升。 这种隆升对中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具有决定性作用。 由于罗布泊地处东亚西北内陆,每年很少有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到达这里。

当全球气候变化时,整个东亚西亚地区开始出现干旱、荒漠化、戈壁化趋势。 这一时期,罗布泊开始由南向北移动。 大约7万年前,湖水位急剧下降,最终接近湖底。 由于湖底地势凹凸不平,原本庞大而统一的古罗布泊被分解为现在的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以及北部更大的罗布泊。

区域因素中,还有一点必须引起注意的是,从近期遥感数据来看,孔雀河上游发生了特大山体滑坡。 这次山体滑坡堵塞了整个孔雀河河道,切断了罗布泊的供水。 目前的问题是,目前尚不清楚这次山体滑坡的具体时间。 是否发生在罗布泊干涸之前还有待研究。

3、人类过度开发加速罗布泊的消亡

近段时间以来,人类活动对罗布泊干涸的影响可以说越来越大。 水源和树木是荒地绿洲生存的关键。 楼兰古城建在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当时水系发达。 这里曾经有茂密的白杨树,是为了建造它而建造的。 当时,楼兰人在罗布泊附近修建了面积十万多平方米的楼兰古城。 他们砍伐了许多树木和芦苇,这无疑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加剧、水系的变化、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小河五号墓园上密植的“雄根树桩”表明,楼兰人感到当时部落的生存陷入危机,无奈祈求生育崇拜,以保佑自己的繁衍。后人。 然而,他们大量砍伐了本已稀少的树木,使当地本已恶化的环境雪上加霜。

罗布泊的最终干涸与我们解放后塔里木河上游的过度开发有关。 当时,我们对塔里木河上游大量调水后,塔里木河水入不敷出,塔里木河下游就断流了。 这一点可以从黄河近年来的断流情况得到印证。 罗布泊也因缺水而开始迅速萎缩,最后死亡。

4、楼兰古城的消失成为“无与伦比的遗憾”

说起楼兰古城,人们会想到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因为他在1901年首次宣布了楼兰古城的存在。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正在罗布沙漠考察。 他雇的驴工兼向导维吾尔族农民艾尔迪克在寻找时无意中发现了罗布泊西北海岸的一块土地,工具丢失了。 斯文·赫定听说了古代遗迹后,立即跟随埃尔迪克前往遗迹,发现古代遗迹中点缀着精美的木雕、织物和钱币。

由于缺乏饮用水,斯文·赫定不得不返回。 经过一年的准备,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专程来到遗址,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发掘。 经过整理分析,赫定根据出土文献中的“楼兰”二字,将这座遗址定为楼兰。 这一重要发现震惊了世界,为斯文·赫定赢得了巨大荣誉。

随后,英国人斯坦因和日本人橘瑞超等人沿着赫定的路线图找到了楼兰遗址。 他们的挖掘工作更加彻底和细致,但同时也具有破坏性和掠夺性。 这些任务成为今后楼兰探险的重要地理基础。

虽然从戈壁和雅丹地貌上很难辨认楼兰城的昔日面貌,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资料和考察发现,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已经废弃了1500年的楼兰城,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时光。 据专家分析,楼兰遗址已有1800年的历史。 经风沙掠夺,仅存残缺的杨木框架和少量芦苇墙。 从房屋的规模和建筑材料来看,当时老百姓的住房条件都比较简陋。 然而,废墟中留下的大量制作精良的木制品和古钱币却提醒着人们,楼兰城也曾出现过富裕的家庭。 专家认为,楼兰城已分为贫富之分。 这些木制品也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木工工艺的精湛和楼兰经济的繁荣。 专家发现,像这样的私宅尚存数十处,且集中在城西形成住宅区,而城东则分别设有行政区和军区。 城市功能齐全、布局清晰,城市规划和发展意识明显。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021-31423825
24小时咨询热线:13671682876(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021-31423825

13671682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