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文明向隋唐文明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风俗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由落地式家具向悬腿式高座家具的转变。
当时,床的腿极低,因为这符合在地板上生活的习俗。
床是房间内正式的座位,供一人坐的沙发也是常用的。沙发与床相似,但尺寸小得多。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网络图片
汉代床榻的尺寸,傅谦《俗文》有记述:“三尺五寸的床,谓之塔班,一人坐的床,谓之平床,八尺的床,谓之床。”按今天的标准换算,塔班长约84厘米,床长约192厘米。平床要比塔班小一些,近方形,只能容一人独坐。魏晋南北朝时期,狭长的坐榻也很流行。
嘉峪关魏晋墓葬M1:07彩绘砖床甘肃省文物队、甘肃省博物馆、嘉峪关市文物管理处:《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
河西地区魏晋至十六国时期的墓葬壁画中,多有主人坐在榻上进食的壁画或砖画,可从中观察当时榻的面貌。可举以下三例:
一为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M1)中的砖彩床,墓主人坐在床上,仆人正在给他送食物串,可能是肉串,床腿呈门状。
敦煌佛爷庙湾西晋墓M37彩绘砖榻。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佛爷庙湾西晋彩绘砖墓》,文物出版社,1998年
第二幅是敦煌佛爷庙湾西晋墓(M37)的一幅餐榻砖画,墓主人端坐在榻上,一名仆人双手捧着酒坛朝他走来,榻有四条腿。
丁家扎十六国墓壁画中的坐榻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酒泉十六国墓壁画》,文物出版社,1989年
第三是甘肃丁家扎十六国墓(M5)壁画中的榻。墓主人坐在室内的榻上,身后有仆人撑着弯伞,前方是室外的餐桌,有舞者在跳舞,乐队在伴奏。榻有四条腿,腿向内弯曲,形制与前文佛爷庙湾西晋墓中的榻相同。
南京上方孙武墓青瓷坐像 南京博物院、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南京江宁上方孙武墓发掘简报》 文物
有趣的是,南京江宁上方的一座孙吴时期大型墓葬中曾出土一件青瓷坐榻俑,栩栩如生地模拟了当时人们坐在榻上的真实场景。从简报所附的测量图可以看出,这张榻的长度与瓷俑的坐高差不多,所以它不是床而是榻。榻有四条腿,但在榻底靠近中间的位置有一圆形的柱子,可能是在制作陪葬品时为了稳固而加的。榻前摆放着一张与榻长度相近的桌子,桌面两端设有三格形桌脚,桌脚上带有横枷。
南京上方孙武墓青瓷坐榻像测量图
壁画中的东寿夫人卧榻。《东寿墓的发现与研究》,《考古》1959年第1期,第27-35页
辽东东晋十六国时期墓葬中,也有人物坐在榻上的壁画。从辽东逃亡到高句丽的前燕前司马东寿,永和十三年(升平元年,357年)葬于朝鲜半岛安岳。墓内壁画上有东寿夫妇画像。东寿坐在榻上,身前有三足隐案(倚案),榻的侧面和背面附有矮屏,上悬帐幕,帐顶有莲花。东寿的妻子也坐在榻上,帐顶有莲花顶的帐幕。
大同支家堡北魏石棺壁画榻
南北朝时期,尚可见墓主坐在榻上的画面,如山西大同智家堡北魏石棺北壁壁画,即绘墓主与妻子坐在榻上,背后有矮屏,上方有帐幕。
内容整理自:杨洪《魏晋南北朝家具考古(下)》《故宫》2010年12月号。感谢作者及杂志社提供资料,如有疑问,请私信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