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文明向隋唐文明过渡的时期,风俗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从落地式家具到悬腿式高坐式家具的转变,并出现了魏晋以前从未流行的新品种。
敦煌佛爷庙湾西晋墓M37彩绘砖榻。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佛爷庙湾西晋彩绘砖墓》,文物出版社,1998年
魏晋时期,日常家具大体沿袭了汉代地上居住的家具组合。考古所见的家具及家具形象有坐卧用的席、床、榻,有在床上悬挂帐幕的帐幕结构,有放置物品的桌案,有隔断用的屏风等。
十六国北朝时期高腿家具出现之后,传统家具仍然占主导地位,大床、屏风是上层社会人士不可缺少的家具。
壁画中的东寿夫人卧榻。《东寿墓的发现与研究》,《考古》1959年第1期,第27-35页
先秦至秦汉时期,人们在地上生活,在室内铺垫席子。人们脱鞋进屋,根据需要坐或卧,铺垫席子。会见客人或款待宾客时,也要按礼仪铺垫席子。
考古发掘获得的古席标本,发现于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侯夫人一号墓,共出土4片,其中2片卷成筒状,用丝带系于西厢中间竹匣上,保存完好,以53根麻线为经、纬为纬编织成,缠以丝或锦边,用丝线缝制,长220厘米,宽82厘米。随葬《遣送》竹简记载“万席二席,一席青边,一席锦边”,应指这两片席子。
南京上方孙武墓青瓷坐像南京博物院、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南京江宁上方孙武墓发掘简报》,《文物》2008年第12期,页4-34
魏晋南北朝时期,席子仍广泛使用。虽然没有出土实物,但人们在席子上坐或躺的形象却不少。以下是一些例子:
山东临朐县崔芬墓屏风壁画描绘了一位贵人坐像。崔芬是东魏将军魏烈行台府的首席大夫,死于北齐天宝元年(550年),次年下葬。其墓位于山东临朐县冶源镇海府山南坡,为一座石砌单室墓。
北齐崔芬墓北壁壁画中的贵人坐像
墓室西、北、东三壁均绘有屏风,屏风上绘有八幅坐在树下的贵人图,应受南朝墓葬中镶嵌砖砌的“竹林七贤”画的影响。壁画中的贵人心情愉快,或坐或卧在树下铺地的席子上,左右各立有侍从。坐、卧席的形状相同,平面呈长方形,四边都有宽大的席边,其形制仍沿袭汉代旧制,应与前文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万席相近。这说明南北朝时期,传统的席子仍被广泛使用。
南京西善桥南朝竹林七贤砖嵌画
座椅也可以用皮革制成。江苏南京、丹阳南朝大型砖室墓葬中的《竹林七贤》马赛克砖画中,七位圣人在树下放置了一个近圆形的皮革制品。以南京西山桥的《竹林七贤》马赛克砖画为例。圆形皮革座椅上,还画出了兽皮上的条纹和毛发。也许这些画的作者认为皮革座椅更能展现贵族男士的风度。
甘肃高台骆驼城魏晋墓地坐女砖画。《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5年
除了明确描绘席地而坐的绘画外,这一时期的墓葬中还发现了大量描绘席地而坐日常生活场景的壁画或画砖,尤其是甘肃河西地区魏晋时期的画砖,更是以单块砖为绘画单位,如嘉峪关、骆驼城等地魏晋墓葬和敦煌西晋墓葬中均有大量此类席地而坐日常生活场景的画砖。
内容整理自:杨洪《魏晋南北朝家具考古(下)》《故宫》2010年12月刊。感谢故宫杂志社及作者提供资料,如有疑问,请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