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短评
民政局大规模发布殡葬广告不属于政府服务。
近日,网络曝出,山东省青岛胶州市民政局向市民群发短信,宣传殡葬服务部门开业。短信称,“市殡葬服务部门已开业”,“价格实惠的救生衣、墓地、全流程殡葬服务”。多位市民表示,他们感到不舒服。随后,胶州民政局殡葬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回应称,该短信没有充分考虑市民的感受,已进行整改。
胶州市民政局的回应重点针对了这条短信引发的不适。据他的说法,他主要是想推动殡葬改革,改变风俗习惯。他在工作中没有充分考虑群众的心理感受,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诚然,在主流社会,谈论与死亡有关的问题是禁忌,被认为是“不吉利”的。然而,在这起事件中,胶州民政局的错误远远超出了“考虑群众心理感受”。公众不适的根源不仅仅是对殡葬服务本身的认知,还在于公共权力的界限变得模糊。
据胶州市民提供的截图显示,该短信的主要内容是市殡葬服务部门开业的广告。这条短信不仅标注了地理位置,还详细介绍了服务内容,并附有“价格实惠”、“全程服务”等宣传语,最后还留下了电话号码。换句话说,这本质上是一则商业广告,但明显标明并强调的“胶州民政局”,以及工作人员的回应“主要目的是推动殡葬改革和风俗习惯的改变”,就意味着这被视为政府的行为。事务广告。发送相关公益内容。
内容明显是商业推广,但目的是宣扬思想。明明是广告,却以公益短信的形式发送到公民手机上。难怪点赞和评论都说“看起来很丑”。
以民政局名义向本市公民群发信息的行为,如果进一步追问,也属于滥用个人信息的行为。民政局掌握和掌握包括手机号码在内的公民个人信息,是为了提供更高质量的政务服务,公民手机号码的使用应仅限于政务服务。但目前的情况是,胶州市民政局从政府系统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利用其发送商业广告。这本质上是对个人信息的滥用。这种情况比葬礼带来的不适还要糟糕。值得关注和警惕。
近年来,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以及对个人隐私的重视,商业组织滥用个人信息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需要看到的是,政府部门是掌握公民个人信息最多的机构,有义务也需要自觉对个人信息安全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政府部门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还比较粗糙。过去,曾出现过公示中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未得到充分保护的情况。此次,以民政局的名义,向社会公开发布殡葬服务部门开业广告。即使在回应时,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甚至涉嫌滥用。这也从侧面透露出,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仍需加强。
胶州市民政局向市民发出市殡葬服务部门开业广告。这实际上是打着政府服务之名进行的商业促销。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公民的不适,还有政府部门滥用个人信息的实际情况。公民在政府机关留下的手机号码只能用于政务服务。胶州民政局的做法已经越界,其他政府部门也应该学习。
南方都市报()N个视频报道评论
▊南都君特选(点击下方标题)
>更多热点,点击关注@南都市报视频号“#都在看”” data-="" data-type="video" data-="" data-="" data-from="new “数据-宽度=“1080”数据-=“1920”数据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