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沙苗寨。
中新网贵州从江4月5日电 标题:中国岜沙苗寨:千年树葬延续另一种“生命”
作者 周艳玲
4月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这是人们缅怀祖先、表达哀思的时刻。然而,贵州省岜沙苗寨却没有一座坟墓。
岜沙苗语意为“植被茂盛的地方”,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的月亮山麓。至今仍保留着佩戴火枪、用镰刀剃头、崇拜古树等古老的习俗。他们以其生活习俗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
游客与岜沙苗寨的村民一起跳舞。
“我们祖先的墓碑是大树,茂密的森林是岜沙祖先的坟墓。”岜沙苗寨的老人滚拉旺说,岜沙人烧香拜树祭祖,不一定选择在清明节期间这样做。祭树祭祖,有需要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可以在每年的某一天祭树祭祖。
岜沙人一生都与树木为“伴”。他们的父母会在他们出生时为他们种下一棵“生命之树”。人死后,就把出生时种下的树砍掉,为他做棺材,不留坟墓。立墓碑,在坟上种树,以示人与树在一起。
贡拉旺说,树葬传统在岜沙苗寨已经延续了数千年。对于岜沙人来说,这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正是因为岜沙人民始终坚持古老、朴素、先进的生态安葬。记者行走在岜沙苗寨,参天大树随处可见。从高处望去,整个村庄掩映在绿色之中,安静祥和。
岜沙树葬文化博物馆内展示的照片。
岜沙人认为,如此安宁、满足的生活,主要得益于祖先选择的宝地,尤其是他们出生、长大的森林的荫凉。因此,岜沙人对树木有着特殊的尊重,将树木奉为神灵,并制定了严格的护树盟约,绝不乱砍乱伐。
清明假期,来自广东的游客吴云在参观岜沙树葬文化博物馆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岜沙无墓碑、无墓碑的树葬方式值得学习和推广,“生态葬是生态葬”的理念。 “薄葬”应该被放弃。 “生态殡葬”不仅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也是绿色环保。
如今,森林茂密的岜沙苗寨已成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区,每年都吸引着游客。除了其独特的古风风情外,茂密的森林、幽静的环境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