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方网站

官方热线: 021-31423825

24小时热线:13671682876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021-31423825, 13671682876(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第4章 古墓

发布时间:2024-12-28 11 浏览: 42

现存古墓葬7座,汉代1座、明代4座、清代2座。地下发掘的周、唐、宋、金各代墓葬各1座。这些墓葬及其出土文物为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一节 墓葬

三义墓位于韩城市晋城西南12公里处卫东乡保安村东南古村内。是春秋时期晋代赵武、程婴、公孙沛玖的坟墓。墓地周围有围墙,高1丈多,用夯实混凝土砌成,周长约300米,呈方形。西墙约1英尺被损坏。三座墓均为砖砌圆形墓,自西向东排列。从西开始是赵武墓,东南约4米处是公孙杵臼墓,东约3米处是程婴墓。墓前有石碑,为乾隆四十一年“赠陕西兵部巡抚、都察院右副巡抚加五级毕元书一品”。清朝(1776年)。

赵武墓为叠层圆形尖顶,高4.2米,周长11.75米。距离地面1.8米处,有一圈带草纹的砖块。墓前有篆书“晋清赵文子墓”碑文,并有碑塔。

公孙杵臼墓呈六角形尖顶,高3.24米,周长10.63米。墓体有砖雕图案。墓前碑文为“晋公孙义士滁臼墓”,隶书,有碑塔。

程婴墓为尖顶,高4.6米,周长10.73米。墓前有“金程婴烈士墓”碑文,亦为隶书,并有碑塔。

程婴墓_程婴墓_程婴墓

董乙墓位于韩城市晋城以北20公里处的盘龙乡上庄村东约1公里处。沟呈圆形,封高5.5米。墓顶有一棵柏树,树龄约有一千多年。墓西侧立有石碑一块。它是由红沙和石头制成的。它没有安装日期。其风化严重,字迹不清。另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石碑一座。

董乙原是秦朝的校尉。后来被楚国封为斋王,之后又回到了汉朝。墓碑记载:董夷投降楚国,被封为吴王,后归汉辅佐高祖治理天下。晚年迁至今韩城建五王村,死后葬于彭川(今龙湾川)。遗址上有武王墓,但碑文与史料记载有出入,有待考证。

司马祖英位于韩城晋城西南10公里处卫东乡高门村南200米处。有碑塔两座,周围有耕地。 1981年被公布为韩城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修复。

司马氏原本是周朝的官员,后来又迁居周朝、晋朝。司马氏从此分散在魏、赵、秦三国。进入秦朝的人是司马迁的八世祖司马错,家住少梁。从错误到欢乐,都埋葬在这里。

司马祖墓有石碑两座,两座石碑均有碑塔,俗称“双碑塔”。一通碑立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它有一个圆形的头部和一个矩形的底座。碑首铭文为“汉太师显应”,正文为“汉太师司马公第一墓显应”。另一则与清咸丰二年(1852年)九月建立有关。碑文为“汉太师司马公墓”。

张仪墓位于韩城市芝川镇以西约20米、西汉公路以西的洼头村崖下。该墓已不复存在。张仪(有的史书也称他为张仪),字国庆,北宋韩城知川人。擢进士,参政,兼枢密使。熙宁十年(1077年)逝世,享年八十六岁。康节。

程婴墓_程婴墓_程婴墓

法王墓位于韩城市西庄镇法王庙南。砖砌而成,六角形顶塔,方形镶石。上刻“宋法王墓”。石刻对面有“槐柏古迹”铭文,均为楷书。寺内发现崇祯五年(1632年)开凿石碑一块。碑文写道:“……法王姓方,字白虎,晚唐西庄附近人,相传是屈原的皇后,活了一百一十岁。他在灵仙修道。由于他了解皇帝的梦想,他用针灸的方法催生了太子。朝廷对此印象深刻,封他为国王。仁宗掌政时,被封为法王,并建寺。”

雷陵墓地位于韩城金城南2公里处的夏阳乡北苏村北200米处。它有两座坟墓,周围都是耕地。据《宋史》记载:雷灵公是雷太师(号上宫),字德祥,字善行,光顺三年进士。 《韩城县志》记载:宋时,河阳县有雷德乡人,其兄弟子孙皆为官。今渭南县大部分姓雷。

张世培墓位于韩城市晋城南10公里处的芝川镇向阳村南约500米处。它已被损坏。张世培,字美孚,号山宾老人,明代知川人。嘉靖年间进士,任南京户部尚书(南京设宗仁府尚书)。

赵琏墓民间流传的所谓赵琏墓,其实就是赵琏祖坟,位于韩城市金城以西24公里的雪峰乡牛心村西北高水沟入口处。不过,赵廉墓位于晋城西南4公里处的山地村,​​现已被毁。赵琏,明代韩城牛心村人,万历举人,升任徽州知府参政。戏剧《法门寺》流传甚广,为当地妇女儿童所熟知。

刘印书墓位于韩城金城以北6公里处的潭马村西北约150米处。 “文革”期间被挖掘,石刻全部被毁。刘印书(1637~1723),字香斗,又名乔南,韩城潭马村人。清康熙年间进士,曾任贵州刺史。他已经87岁了。

王杰墓位于安居寨东北约1公里处,韩城晋城东0.5公里处。韩城市博物馆保存了他的墓碑,并刻有墓志铭。王杰,字伟人,又名兴元、伟堂,韩城庙后村人。生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被授予编修第一人称号。雷贯,东阁大学士,嘉庆十年(1805年)卒,享年八十一岁。

第二节 墓葬

程婴墓_程婴墓_程婴墓

龙亭西周墓位于韩城晋城南20公里处的艾铁桥东路北侧。 1984年2月发现,墓葬在悬崖上,距地面约5米。悬崖可分为四层。第三层中部出土一具西周瓮棺。棺材由两个大小相同的骨灰盒相互紧固而成。瓮和棺材横置,棺材内有一具儿童骨架,已腐烂。随葬品有红陶绳纹三足罐、陶碗等。锅内有黑豆壳,两颗都完好无损。瓮棺下方窑炉灰坑中收集到贝类、骨器、陶片等遗物。

晋城区东汉墓位于韩城新城区太师路西约500米处。坐北朝西,砖砌而成。分为走廊、前室、中室、后室四部分。墓室三室均为方形穹窿顶,距地深3.8米。内部呈人字形,四个角处错瓦、砖柱。已清理出土文物51件,其中鸟兽纹正镜1面,陶器30件,铜盖钉1枚,五铢钱19枚,残铁钉8枚。陶器中,有三重灯、烟熏器、瓶、瓶、耳环、盘、勺、罐、炉、甑等,其中碉楼、房屋、仓库、昌明孔雀灯等器物均为首次发现。时间久远,遗迹稀少。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敌楼和孔雀灯被专家鉴定为一级珍贵文物。

金盆村唐墓位于晋城东部小金盆村西北角,距市区约2公里。 1986年4月,人们发现墓葬形制已被破坏。墓室为土室,南北长2.5米,东西宽1.22米。出土墓志铭1篇,陶瓶1个,陶壶1个,开元钱7枚,以及一些散落饰物残片。墓志呈方形,用沙石砌成,盖成斗形,上有铭文:“唐代白福公墓志铭”。墓志铭简述:是白敬宗与夫人合葬的坟墓。唐敬宗于唐会昌六年(846年)8月20日逝世,享年36岁。乾符六年(879年)11月17日,与夫人合葬于此。 (据考证:白景宗是白居易的表弟,这是白氏家族墓群)。

潘庄新村宋墓位于韩城晋城以北15公里处,南潘庄新村以南100米处。墓坐北朝南,南北夹角15度。墓道在道路下方。墓室呈长方形,单室砖卷顶。房间西北侧有一张砖砌棺床。墓室四壁均雕有砖纹,并砌有斗拱。窗户有蜡质的窗户。东西墙四个角各有一幅肖像砖。出土了两块刻有铭文的砖块、棺材碎片和一些铁钉碎片。墓门用平双层砖密封,门内侧用叠砖砌成。安装有两扇门,可以打开和关闭。角斗拱下有一砖,有两行墨书,共三十五字。文曰:“吾生于政和三年八月十二日,父西和破阳,其子张正,张宽。东西石氏无女。”怕扫大厅。”

安居寨村金墓位于韩城金城东北安居寨东北约98米处。据考证,是青山寺僧人的坟墓。 1986年发现。墓室高5.54米,呈长方形,四壁砖墙,平顶,顶部内收,坐北朝南。出土陶棺三口、陶瓮一个、瓷枕一个。三口陶棺都是前高后低、上短下长、上窄下宽、前宽后窄。棺盖有圆弧形和平面形两种。陶棺上刻有图案,棺材正面刻有门框和门扇,门上刻有实心榻和纽扣,门楣上刻有图案,两侧刻有文字。 “元与法照师和尚筑棺”、“王文兵和尚灵柩住青山寺”。右侧刻有“丙中大定十六年九月十五日至大定十八年三月九日弟丧之间”的铭文。棺座呈工字形,有莲花和须弥座,工字下沿及腰部雕有莲花、护身符、牡丹,底部作壶用。棺柱造型独特,制作精良,这些文物是研究我国古代墓葬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被定为二级珍贵文物。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021-31423825
24小时咨询热线:13671682876(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021-31423825

13671682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