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近年来推广的生态树葬方式,摒弃了传统的墓穴和碑石,将逝者的骨灰安放于绿树成荫、红花盛开的自然环境中。这种方式不仅受到市民的广泛认可,而且促进了市民对减少浪费和植树造林的重视。与此同时,生态树葬还引领了一种文明祭祀的新风尚。
鞍山市大孤山镇内的弘莲墓园,堪称全市最大的树葬公益园区。园内并无石碑竖立,取而代之的是油松、云杉、梧桐等树木的繁茂生长。公墓的管理者葛继红向我们介绍,这里不挖掘墓穴,也不存放骨灰盒,而是将骨灰直接埋入土壤之中,并在其上种植树木与花草。树枝上悬挂着逝者的名字牌和墓志铭。
相较于一般公墓,生态树葬的费用更为低廉,同时避免了大理石、水泥等硬质覆盖物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祭扫者在树木逐年生长中寻找慰藉,并且将建立公墓与植树活动相结合,这样的做法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为保护生态做出了贡献。
鞍山地区,生态树葬这一形式最初并未受到广泛欢迎,但时至今日,它已逐渐赢得了众多市民的赞同。目前,鞍山市已有超过三千名市民选择了这种葬法,同时,还有近千人在生前便预先领养了树木,计划在离世后安息于树荫之下。
4月3日,记者在弘莲墓园进行采访时观察到,祭扫的人们并没有燃放纸钱或鞭炮,他们手持工具,在绿意盎然的树木间进行浇水、修剪。鞍山市的冯志国爱心团队,由队长冯志国率领,十多位成员在墓园中拉起了大提琴,弹奏吉他,为已故的团队成员演奏和合唱他们曾经喜爱的曲目。冯志国提到,已故的队员通过树葬的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茂盛的森林,因此我们同样应当秉持环保和文明的态度进行祭祀,细心照料这片绿意盎然且宁静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