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墓石刻(马践踏匈奴)
(一)时间、地点、人物:霍去病墓位于陕西兴平。始建于西汉/汉代(元寿六年),为纪念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河西之战中的关键胜利而建。
(二)题材有马践踏匈奴、卧马、跃马等十余种大型石雕。其中“马践踏匈奴”石雕是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由故宫少府辖的左司空工匠雕刻而成。石雕采用花岗岩材质,风格古朴相结合,形成阳刚之美。在技法上,采用仿石造型的艺术手法,融合圆雕、浮雕、线雕等技法,强调作品的整体感和力度。石雕是典型的纪念性雕塑。作者运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用一匹威风凛凛的战马来表现汉朝的强大和霍去病将军抗击匈奴、保卫王朝的英雄气概。
(三)战马昂首挺胸,庄严威严,充满自信和傲慢,而战败的匈奴将军则蜷缩在战马胯下,神情惊恐狼狈。通过胜利与失败的鲜明对比,赋予作品丰富而含蓄的想象空间,体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统一。石刻造型庄重雄伟,风格沉稳,内涵丰富。他们堪称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典范。是西汉碑石刻划时代成就的象征。
(4)这匹雄伟的战马不仅是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象征,而且象征着强大的汉朝征战内政、外交的勇气和力量。是汉代石雕的杰出代表,充分展现了西汉雄浑的风格。
中西作品比较
《图拉真之柱》
(一)创作于公元114年的著名罗马《图拉真之柱》浮雕,以纪实的“形式”,详细记录了罗马军队在一场著名战争中的全过程:登船、扎营、战斗、最后取得胜利。 。纪念碑柱的纪念碑形式和详细记录事件过程的写实人物,构成了一部用“形式”来叙述和纪念历史事件的完整作品。
(2)霍去病墓的雕刻,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是一组单体雕刻,采用线雕、圆雕、浮雕相结合的自由技法,遵循石料的原形(根据《资质/跟随石造型),“因石之形,因业之形”,雕刻出霍去病将军生前征战的森林草原上常见的动物形象(展开作品分析……)以充满艺术想象力的立意和自然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边防英雄的战斗和胜利精神。
(3)“图拉真柱”和“霍去病墓雕塑”都是战斗英雄的纪念性雕塑。他们在艺术形象的创作观念和审美品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一是用真实的“形式”来再现和纪念一项历史成就;二是用审美的“神”来宣扬和象征将军的英雄气势。 (形式与精神)
专为考研丨艺术史爱好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映雪每天为你推送中外艺术史考研重点考点浓缩版,如术语解释、作品分析、简答题等,全部毕业生欢迎同学们共同讨论、互相学习。考上心仪的学校,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