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名门,死后却选择安葬在一棵朴素的“树”上,他是人民致力于环保的第一人,他是梁思诚和林徽寅的儿子,梁启超的孙子。
他是谁?梁从杰这个名字可能不是大家都熟悉,但在中国的环保界却非常重要。关于梁从杰,请慢慢听我们说。
名门望族,充满英雄气概
梁从杰家族三代相传,让爷爷梁启超谈一谈,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改革改革的先驱,他和康有为在北京共同发起了“公交车上写字”的联合请愿,是中国现代改革派的重要人物。
他的父亲梁思诚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建筑师,完成了许多国家地标,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林慧妈妈曾因为绝世美貌而被胡适称为“天下第一才女”。
自从梁从杰来到这个世界,他收到了一封母亲写给他的信,“你就是人间的四月天”,于是拥有名门名门光环的梁从杰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着父母的亮点。
梁从杰从小努力学习,按照父母的意愿报考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可惜没有被录取。
后来,他在清华大学学习历史,并留在学校,在那里他始终认为自己有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因此他想通过教书育人来实现社会价值,就像他的父亲和祖父一样,他们对家庭和国家有着相似的感情。
梁从杰曾说过,从梁启超的爷爷到梁思诚的爸爸,再到他的梁从杰,如果说他们的祖孙之间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他们成长的土地养育了他们,所以他们想尽最大努力回馈这个社会、这片土地、这个国家。
出身名门,却不以自己为傲,始终心系社会,这就是梁从杰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正直、英雄主义和博爱。
不求名利,投身环保
“我希望在我的一生中为中国的环境改善做出贡献”,这是梁从杰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事实证明,梁从杰在余生中一直在践行自己的誓言。
大学毕业后,梁从杰一直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虽然他学习历史,但他非常关心环境保护,他曾经担任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曾经提出野生动物保护法,他担任过委员会委员, 还去了很多地方调查,他发现很多地方为了发展,不惜牺牲环境养活当地人,这让他深感担忧。
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粗放,很多地方非常贫困,当地经济只能依靠工业的发展生存。
为了提高中国的环境质量,增加国家的重视度,梁从杰决定告别历史研究,投身于环境保护事业。
1993 年,梁从杰邀请学术界的朋友发起了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希望每个人都能与大自然成为朋友,因此取名为“自然之友”。
本组织本着“保护自然,善待自然”的宗旨,秉持敬畏自然的态度,他们曾到西北地区拯救金丝猴,他们曾前往青藏高原保护藏羚羊,他们积极参与一线生物保护工作,协助警方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并为中国濒危动物的生存做出了贡献。
同时,梁从杰呼吁自然之友成员践行自身的环保责任,因此他们尽量选择交通工具,出行时使用绿色包装和食物,鼓励朋友们投身环保事业。
有没有人不明白为什么要成为一名环保主义者?为什么要成立公民社会组织?今天,当我们看到当前的全球变暖以及许多地方因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啸、地震和野火时,我们应该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自从梁从杰创立自然之友以来,没有人知道他面临了怎样的困难,在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一个非政府组织,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和决心。
梁从杰明白,光靠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想让“自然之友”更有影响力,所以每次在国家“两会”期间,他都会积极利用一些重要的演讲舞台,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名牌和身份象征的名片,影响更多的人。
有一次,在北京视察河床时,梁从杰当着北京地方官员的面隐瞒了污染情况,他并不怕北京高官,反而向他讲述了河床污染的严重性,北京官员不断狡辩,梁从杰愤怒地斥责了这位官员;
“你睁着眼睛胡说八道,”北京官员生气地走开了,而梁继续与成员们讨论如何解决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藏羚羊,半百多岁的梁从杰爬上海拔 4000 多米的山峰,亲手焚烧藏羚羊皮,他曾代表中国的环保组织,与美国领导人克林顿就环保问题进行讨论, 他还受欧洲议会邀请,就中国的环保政策发表演讲,他还获得了很多环保奖项,发表了十多篇文章,并被提名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候选人。
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梁家后代,默默守护着中国的环保事业。
思人已逝,怀念伟人
时光荏苒,为中国环保事业奋斗了一生的梁从杰,经不起死亡的召唤,慢慢走向晚年。
在外人眼里,梁从杰一直都是正派的,有着家家子弟的风度。他会向侍奉他、照顾他的人说“谢谢”,他也会花很长的时间和陌生的同学、学者谈论环保,他也会在一些重要的会议上,笑着谈起他的环境哲学。
2010 年 10 月 28 日下午,为国家环保事业奋斗了一生的梁从杰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 78 岁。
就像梁先生毕生的事业一样,他特别嘱咐亲人们,凡事简单,不做事,他想悄悄离开,以“树葬”报答一生的热爱。
梁从杰先生的葬礼流程很简单,就是选一棵树,然后将死者的骨灰撒在树下,并在树下设立石碑纪念。
考虑到梁先生曾在北京大学学习,而且他的家人与清华大学有历史渊源,梁先生一家人在清华大学的树林里撒了一块骨灰。
梁先生的第二颗骨灰撒在了梁先生快乐童年的地方“李庄”,而家人的最后一颗骨灰则按照梁从杰先生的遗愿,将骨灰“埋”在友谊森林中。
11月2日上午,昌平区明十三陵国际友谊森林。一片片树木在寒冷中摇曳,天空阴沉沉的,一棵树龄约 20 年,枝叶茂盛的柏树格外引人注目。
梁先生一家人在柏树下绕树挖了一条圆形的沟,梁从杰的亲朋好友悄悄地把灰烬撒在树旁边。
随着水流和黄土的覆盖,梁先生的光辉人生画上了句号。这棵柏树周围环绕着玫瑰、月亮花和向日葵。五颜六色的花海在风中静静摇曳。
在主持人的指挥下,大家默默地向埋葬梁先生的柏树鞠躬,并聆听了“自然之友”成员牟光峰的悼词。
这个仪式很简单,总共不到 30 分钟,对于这种新的树葬形式,在梁先生之前,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在现场悼念梁先生的观众,却对树葬的形式感到非常震惊。
这种形式非常环保且有意义,许多人在体验了这种树葬仪式后,决定在未来采取这种环保的方式回归自然,这是一种对环境的尊重,也是一种对资源的保护。自然之友的成员决定在环境教育基地建造一片活林,用于树葬。
回顾梁先生一生的事业,在梁先生成立之初,该组织没有办公室,没有招聘人员,没有多媒体活动,也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如今,梁先生创立自然之友已经30年了,尽管时代变迁,但梁先生的愿景今天依然鲜活,现在自然之友每月有超过4,000名捐助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继续为环保事业发力。
如果敬畏自然就是尊重,那么保护自然就是虔诚,我们需要在大自然面前保持谦逊
科学对待自然,只要我们值得梁总毕生的努力。
“伟大的梁公,人民的尊严。庄四人,至高无上的荣耀!徐永光在《民间尊严,至高荣耀》一文中悼念梁从杰时说,“我想告诉梁先生,华人NGO群体因为他光辉的人格,所以更加光明和强大。”
四人已逝,而他们已逝世,纪念梁从杰,纪念我们的环保先驱。
引用:
梁启超的孙子梁从杰在北京安葬,并在《新京报》上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仪式
梁从杰因参与保护可西里藏羚羊而受到广泛关注,辽宁日报
“自然之子”梁从杰:要求大自然生命的环保先锋 中国财经报
北京人告别“自然之友” 梁从杰 中国新闻网
梁从杰先生逝世十周年 |回顾“民间环保十年”自然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