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恐怕鲜有人愿意在自家的墓碑上被铭记为千古罪人。在史书的记载中,他的形象让人感到头疼,即便有诸多野史试图为他洗脱罪名,但杨广的名字,诸如,与仁德之君的形象却鲜少有人能够联想到。2013年,扬州市启动了开发项目,地产开发商的一铲挖掘,竟然直接揭露了古墓,令人惊讶的是,这一铲不仅揭开了扬州地下长达千余年的封闭,还将两位古人从与世隔绝的地下世界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挖掘出的墓穴规模并不算庞大,仅是两座相邻的砖砌墓室,当年在编号时也颇为随意,分别命名为M1和M2。观察其结构,专家们起初猜测这可能是一座家族墓地,然而经过更深入的考察,却发现所谓的陵园、神道、封土等元素皆无踪影。它们仿佛突然出现在众人视线之外,甚至显得有些草率。令人费解的是,按照常理,帝王的陵墓周围应当有相应的气派,但此处却连最基本的规定都不遵守。
这两座墓葬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经过专家对墓砖的仔细比对,发现其与隋朝江都宫殿所用的砖块完全相同。M1墓道的长度已接近二十米,宽度超过六米,规模相当可观,据此推测墓主身份可能相当显赫。考古队伍分头进行清理工作,意外发现了一块残损的石碑。墓志铭理应记载墓主身份,然而碑文因风化严重,已有半截缺失。不禁担心,连墓主的名字都可能一同消失。天意似乎尚存几分,“隋故炀帝墓志”上残存的数行文字,以及“大业十四年”这几个字,都足以让人一目了然。此人正是——杨广,那位在历史上以摧毁王朝和家族而闻名的帝王。
尚未目睹棺木与遗骸,故而碑上所附的数百件文物依旧保存完好。那些镶嵌着金玉的腰带,十三环齐全无缺,唯有身份尊贵者方能享用。诸多证据相互印证,隋炀帝的身份至此得以确认。然而,这既有趣又带有讽刺意味,与隔壁的M2墓相比,主人的显赫程度似乎又降低了一级——那边陈列的青铜编钟、编磬,堪称全国之最。经过尸体鉴定,确认M2为一位年迈的女性,其身高大约为1.5米。经过详细考证,萧皇后的身份得以确定,毫无疑义。
相较之下,萧皇后的陪葬品数量更为庞大,出土的物品种类繁多,且头骨保存完好,这不禁让人感到颇为惊奇。同样身为皇室成员,萧氏家族显得格外体面,反而使得隋炀帝杨广显得有些孤单落寞。隋炀帝的这座陵墓,从未被认定为真正的皇帝陵园。如今我们站在墓前,只见荒草丛生,残碑林立,与一国之主的气派相去甚远。这难道荒唐吗?这结果是他自己招致的,或许很多人都会私下里议论,这样的收场,似乎并未冤枉了他。
此次发掘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发现,莫过于这位地产公司老板名叫“杨勇”的事实。这不禁让人感到几分诡异——杨勇,难道不就是那位被杨广所害的太子吗?于是,民间传说纷至沓来,纷纷以因果轮回为解。昔日,他因兄长之死而痛苦不已,而如今,似乎又是在隔代报复,杨勇竟然“亲自”挖掘了杨广的陵墓?这种看似荒诞却真实发生的巧合,无疑为考古工作增添了一抹历史的阴影。
回顾过往,我们不禁要问,杨广为何如此不受人欢迎?查阅历史资料,我们发现,“不能使令于民”的评价赫然在目,朱元璋的言辞更是尖刻——国土辽阔,连普通百姓都无法有效管理,这位君主的治理能力可见一斑。事实上,他在早年就展现出这种品行。即便在父亲健在之时,他已对亲兄长心生觊觎,与后宫女子私通,只为等待时机登基,他确实无所不为。一旦登基,杨广治理国家便以挥霍无度著称。从江都到洛阳,哪座宫殿不修,造到后头连百姓活路都给堵死。
江南的珍奇花卉与奇异山石沿水路被一辆辆马车运至显仁宫,官员和役夫们加班加点,导致一半人因劳累过度而丧命。显仁宫,地处二百里之外,其占地面积甚至超过了现代的城区。每到春天,宫树上挂满了真花,营造出假景,数以万计的女官和宫女在月夜中巡游宫苑。他们放纵无度,对美女的喜爱到了痴迷的地步,巡视江南时,群臣需为他们挑选童女,且每年还需进贡,显然是对民情毫不关心。前往江南并非为了审查政事,实则是一场盛大的龙舟选美活动;成千上万名身着白衣的女子在船上拉纤,陪伴皇帝畅游江面。若将这一幕搬到现代,恐怕直播平台也会因此爆红。
行事过于激进,世间哪里还有宁静?对高句丽的连续征战,每次都以惨败告终,国库和民力都已耗尽。一旦中央政权崩溃,地方上的饥荒便再次蔓延,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烽烟四起。整个大隋王朝若再支撑数年,恐怕也是徒劳。然而,杨广却沉溺于美色,将“项上人头,谁能来取”的豪言壮语挂在嘴边,对亡国之君的觉悟毫无察觉。部下反叛,人心涣散,敌军兵临城下,上演了一场离奇的终局戏码——非自尽亦无人为其料理后事,死后仅以临时凑合的木板制成棺材草草埋葬,即便在皇帝生前,其人生命运亦被轻视得随意至极。
唐王朝成立之后,杨广的遗体得以重新举行盛大的葬礼。然而,所谓的“盛况”仅仅是表面文章,其陵墓实际上只是临时凑合的改葬之地,除了石碑,难以寻觅到帝王的尊荣。生前所拥有的繁华,最终并未随其一同埋入地下,留下的仅是一座位于偏远之地的陵墓,萧皇后陪伴在侧。根据国家文物局提供的现场报告,虽然出土的文物种类繁多,但整体质量实在不高,这一点从2013年的新闻报道到后来的文博报告中都可以查证。
有人认为,杨广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因为大运河的开凿至今仍在惠及众多地区,它将江浙、山东、北京等地南北相连,对于能源和粮食的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后世的经济发展。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大运河的修建让百姓承受了巨大的苦难,我们不能仅仅因为现代的便利而忽略了当年的哀嚎。作为一国之君,即便他做了几件有利于国家的事情,也难以抵消他的滥政、横征暴敛和百姓生活的困苦。归根结底,这位皇帝还是不合格的。
有时候,我却又觉得,隋朝的君主未必全然只有贪婪和残暴的一面。即便他在江都孤独离世,没有棺木,也没有安葬,但客观而言,他在大江以南的诸多建设,诸如吴地的改革新策、交通的拓展等,其影响确实深远。我自己也难以决断,是应该坚决认为他犯下了千古之错,还是给予他一定的认可?或许,历史并非总是非黑即白,有时也可能存在灰色地带。
相似的考古发现,历经岁月,荒野之中依旧会杂草丛生,后来者立于残破石碑之前,凝视着碑文上“隋故炀帝墓志”这几个字,不禁陷入沉思,此人生前究竟留下了何种痕迹?有人仅能忆起他挥霍无度,也有人提及他曾成就伟业,然而,这些事迹的最终评价,究竟由谁来定论?
古墓的拉链被拉开,历史的裂缝仅存一线。隋炀帝在世时显赫一时,离世后却孤独凄凉。地下两座石室中,一位男子,一位女子,国家与家庭的兴衰变迁,皆深埋于其中。
点关注顺手又不麻烦,等以后这种稀罕故事,我再慢慢来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