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前后,杭州市上城区华侨陵园的礼仪师邹梦君,肩上扛着盛放祭品的木桶,桶里装着点心、鲜果和祭扫用具,同时手里还提着束束鲜花,前往指定的墓位,随即展开她的“代人祭奠”任务。
“有位客人是新西兰人,他父亲年初刚离世。”邹梦君对记者讲,“依照赵先生家的规矩,逝者第一年清明必须祭奠,他定居海外,无法亲自前往,因此委托陵园帮忙处理。”
今年清明节放假仅一天,部分民众或因时间限制无法前往祭奠先人,特别是华侨陵园安葬着众多华侨,他们许多亲属难以亲自前来扫墓。在正清明时段,华侨陵园与龙居寺陵园每日提供“代客祭扫”服务,可达40例。
那位长者去世前特别喜爱吃沃柑,家人特意吩咐要把沃柑放进供品里,沃柑被放进供品里,然后我们前往了凤凰墓园那边,邹梦君正在为那些委托祭扫的家庭进行视频直播,视频画面中,委托人家属们端坐着,表情严肃,正非常沉痛地悼念。
邀请家人参与祭拜的人是龚先生儿子。“我父母相伴生活四十余年,感情一直十分融洽,他们之间从未有过争执。”龚先生表示。“今年无法返乡,我母亲内心感到十分失落,我便提议进行线上祭奠,以便让母亲能够‘遥望’父亲。”
邹梦君明白,每一回“代客祭扫”的邀请里,都饱含着诚恳的情意,因此她认为这份工作十分崇高。
儿媳诞下一名体格健壮的男婴,您如今有孙子了!邹梦君再度前往西子墓园,为苏奶奶代为祭拜先生的安息之地。苏奶奶远赴外地照看孙子,无法返回杭州,特意手书一篇长信,嘱托邹梦君在祭扫时逐字宣读,向丈夫汇报家中诸事,以此安抚亡者。
今年清明节假期不安排补休,导致祭扫地点可能出现人群高度集中的状况,形成“数量庞大、场地有限、密度极高”的局面。上城区丁兰街道在提供“代客祭扫”服务之外,还运用了创新举措,与上城区民政局协作,共同倡导“云尚追思”智慧公墓的应用模式,为民众的清明祭扫活动开辟了“新途径”。该方案包含多种祭扫方式,如“实景模拟”“网络祭奠”“墓穴管理”等,能够再现真实的祭扫情境,让民众寄托哀思,同时促进了清明期间安全、环保、文明的祭扫新习惯的形成。